渭南市华州区职业教育中心思政课教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华州区职业教育中心的参训学员。非常荣幸能在此次“中职学校规范管理”专题培训中,与各位同行共学、共思、共进。短短数日,我们围绕中职教育发展的核心命题,聚焦规范管理、思政引领、心理健康,深耕育人实践,收获的不仅是知识的更新、视野的开阔,更是一次教育初心的洗礼与使命的升华。在此,我谨代表全体学员分享几点深切感悟:
一、规范管理:筑牢职教育人“生命线”
本次培训深刻诠释了“规范”二字的分量。让我对“规范”二字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过去,或许会简单地将规范等同于约束、限制,甚至觉得它有些“冰冷”。但通过高主任、孙校长的政策的解读和案例的呈现,我深刻体会到,规范管理绝非目的本身,它是保障学校健康运行、维护教育公平、促进学生安全成长的基石和护航者。看似繁琐冰冷的制度,其内核都指向一个最温暖的初心:为学生营造一个安全、有序、公平、有保障的学习与成长环境。只有筑牢规范管理的“防线”,才能守住职业教育的“底线”,更托举起学生成长的“天际线”。
二、站位与使命:以“大先生”之心,耕耘“职教沃土”
作为新时代职教人,我们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李局长关于坚定办好职业教育,坚定职业教育自信的发言,震人心,提士气,让我深刻意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这几天的培训,与其说是学方法,不如说是找回初心。在思政教师座谈会上领导和一线教师的深入交流,让我真切感受到了我们职教大家庭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座谈会上领导务实真诚的回答,思政教师充满智慧与温情的案例分享,带给我很深的触动,大家都想为职教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缕星光,共绘我们职教发展的同心圆。那一刻我作为职教人的初心被再次点燃。我们常说“中职学生难管”,可难管的背后,是他们更需要被理解、被引导的成长渴望。作为老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做好学生成长的“同行者”,我们要以大先生之心,让教育的温度温暖每一名曾被忽略的“折翼天使”。前途不只由学历定义,老师是学生的筑梦人,我们要激发他们的兴趣,挖掘他们的禀赋,让他们发现自己的闪光领域,告诉他们热爱才可抵岁月漫长。让他们重燃对未来的希望,帮助学生去追梦,去圆梦,让我们职教学子更有盼头、更有奔头。
亲爱的战友们,培训虽短,余韵悠长。专家们的真知灼见、同行们的智慧火花,已化作我们回归岗位后的行动指南。让我们以此次学习为起点:做规范管理的“践行者”——让每一项规定落地有声,守护教育公平;做育人温度的“传递者”——用爱与智慧点亮学生眼中的光;做职教改革的“破浪者”——以敢为人先的魄力,为中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破局开路!
最后想借这个机会,感谢市教育局组织的这次培训,感谢精心筹备和授课的各位领导和专家,也感谢一起交流的同仁们。回去之后,我会将此次培训的收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多在课堂教学上下功夫,切实发挥思政课程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主阵地,多去走进学生的内心听听他们的心里话,为他们答疑解惑。让思政课真正和学生的实际,学校的烟火气融在一起。教育路上,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希望以后还有更多的这样的培训机会,让大家可以常交流、常碰撞,愿我们以今日所学,共同托举起我们渭南职业教育的星辰大海!”
富平县职业教育中心教务主任
在市教育局精心组织、陕西渭华干部学院周密安排下,我有幸参加了本次中职学校规范管理培训会。五场专题讲座与两场深度座谈,如同一场及时春雨,为我带来了深刻的洗礼与启迪。从解读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到新时代师德建设,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网络评审规则解读到指导中职思想政治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从学生心理问题的深层剖析与对策方法探讨,以及中职学校规范管理文件解读,中职校园突发事件处置与应对,培训内容系统而深刻。坚定我们的信念,更新了理念,拓宽了眼界,让我想起一句话,不忘初心,做有情怀的职教人。在此,衷心感谢市教育局提供的宝贵学习机会!以下是我的几点感悟:
一、立德树人与铸魂育人:
“立德树人”专题讲座如洪钟大吕,让我加深对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的理解。中国梦与中职师生的关系:教师是筑梦人,学生是追梦人、圆梦人。明确了从我国取得的教育成就这一历史事实,鉴定教育自信,明确了党和国家对教育提出的总体要求,明确了作为教师要始终记准确培养什么人的问题,部署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更强调了要加强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再次明确了中职教育的根本任务。它提醒我们,中职教育绝非单纯的技能训练营,其核心价值在于培养德技并修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这些解读肯定了我们学校上学期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做出的各项安排和组织的活动;在构建“大思政课”方面所做的各项努力;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面实施的措施等;更给我们今后教育教学工作的诊改提供了方向。
二、解读规范文件:筑牢学生工作制度基石
对学生工作规范文件的深度解读,为我们提供了清晰的工作指南与行为边界。这不仅是管理的依据,更是保障学生权益、提升管理效能的基石。关键启示在于:
1.制度是保障而非束缚:深刻理解各项制度背后的育人逻辑与保护初衷,避免僵化执行,将其转化为引导学生行为、培养规则意识的积极力量。
2.“三化”提升管理效能:着力推动学生管理的规范化(流程清晰、标准统一)、精细化(关注细节、精准施策)、人性化(尊重个体、体现关怀),让制度既具刚性约束力,又充满人文温度。
3.强化宣传与认同:通过主题班会、校园文化、网络平台等多种渠道,向学生有效传达规章制度的核心内容与精神实质,促进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变“要我遵守”为“我要遵守”。
三、聚焦心理问题根源,探寻学生管理的有效路径
李迪老师的讲座,是我这么多年来听到的最有效的中职学生心理问题讲座,即揭示了学生心理问题出现的根源,更给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和方法,而这些方法是我们急需的拿来就能用的,不会一听就懂一用就废,满满的干货。积极关注,与我校在学生工作中提倡的扬长教育有异曲同工之妙。
孙凯校长总结出的学生难管理、家长难沟通、组织难说话、管理水平低,全面概括了我们中职教育教学工作面临的客观困境,那么在这样的困境之下,我们从业者该怎么做?孙凯校长帮我们解读了管理、解读了中职学校学生工作规范。落实规范,结合我校情况,我们要做的是:
1.从“堵”到“疏”,重在预防与预警:建立健全心理健康筛查与动态监测机制,及早识别风险学生。
2.持续开展“家校共育”,探索与专业医疗机构、社区资源的有效联动,为需要深度干预的学生提供转介通道。
3.“常规”常抓不懈,安全管理是底线:时刻绷紧安全弦,完善应急预案,加强法治教育、网络安全教育、生命教育,确保学生在安全、健康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4.组织全校德育骨干开展二次培训,向全体教师传达会议精神,凝聚共识。
5.试点建设融合德育、心理元素的特色班级文化,探索规范化与人性化管理的有效结合点。
当制度与温度交融,当管理与育人同频共振,我们便能在中职校园里,真正为每个年轻生命的蓬勃绽放,筑起一片坚实而温暖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