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陕西渭华干部学院官网!
首页/ 学员天地 / 学员风采 / 正文

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培训班学员心得

来源:陕西渭华干部学院 发布时间:2024-09-29 17:09 浏览次数:

深耕文化沃土 培树文化自信 厚植爱国情怀

——汉中市博物馆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与实践

汉中市博物馆副馆长  常虹

大家好!

很荣幸今天能和大家交流分享汉中市博物馆在爱国主义教育工作中的创新与实践。

汉中市博物馆是依托著名的“西汉三遗址”之古汉台、拜将坛、饮马池建立的集遗址保护、文物收藏、保管研究、展示教育、园林景观、文化旅游有机结合的组团群落式博物馆,是汉中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最核心的组成部分。博物馆现为国家一级博物馆,是省级爱国主义、国防教育、青少年教育、科普教育、研学实践教育和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2023年7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汉中考察,参观了汉中市博物馆有关历史文物展陈,了解汉中历史文化、文物保护情况,他指出,“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要发挥好博物馆保护、传承、研究、展示人类文明的重要作用,守护好中华文脉,并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这是汉中市博物馆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这对我们通过弘扬传统历史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激发群众爱国热情的工作思路也是极大的认可,我们倍加荣耀、倍受鼓舞,也倍感责任重大。

一年来,我们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不断完善博物馆作用和功能,策划实施了高质量文保项目,全面提升文物保护水平;研究挖掘深层次文化内涵,探索活化利用途径;创新开展全方位社会教育模式,扩大文化传承效果,实现了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成功创建为国家一级博物馆,从2023年8月1日至今我馆接待观众人数共计106余万人次,提供讲解服务9500多批次,开展社会教育活动75场次。

按照会议安排,现将工作开展情况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作汇报交流。

一、深耕文化沃土,彰显汉中历史文化底蕴

一是挖掘馆藏资源,丰富展览展示方式,打造精品陈列。在提升优化《石门汉魏十三品》、《褒斜古栈道》等专题展之外,组织专家组多次审核修订展陈内容,相继推出了《汉水汉风汉韵》、《汉中开汉业》等多个展览。配合完成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专题展。开展“石门十三品”精品拓片全国巡回展览。严格审核把关讲解内容,规范讲解服务标准,传播科学、准确的历史文化知识,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爱国主义教育,切实筑牢意识形态阵地安全。

二是探索活化利用途径,加强馆藏珍贵文物的研究阐释。完成了馆内石质文物表面污染和病害清理保护及展示环境提升、宋墓出土70余件文物保护性修复、馆藏8000余件古籍善本整理和登记、3处墓葬随工清理和考古发掘工作;完成了全市293件套(一级95件套)可移动文物二维、三维数字采集和建模制作,建立了数据机房和数据库;以陈家营宋墓出土文物研究成果,推出“宋韵风华——馆藏宋代精品文物展”系列线上展览;编撰了《石门十三品鉴赏》,开展了褒斜道石门遗迹与三门峡漕运遗迹比较研究课题、汉中地区考古发展历程及汉中县域文物专题研究。

二、培树文化自信,着力打造汉博教育品牌

(一)利用新媒体打造多元化传播路径,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我们将二十四节气与博物馆的文化相结合,设计推出了“博物馆里的色彩”“博物馆里的风景”“汉博·农事”系列线上推文,链接汉中当地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出土文物、风俗、历史、农事等进行介绍,输出了关于文字、古建、植物、文物、美学等信息,展示优秀传统文化之美,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展示方式。

2.结合本地文化符号,策划、制作“云上讲解”——天汉故事我来讲系列片,并在博物馆公众号、抖音号等平台广泛播出,多维度的向大家展示汉中源远流长的历史和辉煌灿烂的文化,去年我们特别策划了“追寻总书记足迹——从汉中之‘汉’看文脉传承”线上线下宣讲。目前播出五季共计47期,带领观众共同感受古城汉中的独特魅力和历史底蕴。

(二)深度开展社会教育活动,全面彰显基地爱教功能

1.围绕中国传统节日,不断探索传承传统文化方式,“妙趣横生的传统佳节”特色教育活动已成为汉博品牌。活动结合汉中当地民俗、节俗,对传统节日进行深度研究和开发,使参与活动的青少年对家乡文化更了解,增强自豪感、认同感。如,端午佳节我们开展了“艾香端午情仲夏赋雅趣”教育活动,内容包含:端午课堂、文物遇上端午、玩转端午绘本、打香篆、制作香包和艾草花束。让文物“活”起来、文化“火”起来,让传统文化根脉开出时代之花,今年央视焦点访谈栏目对端午节活动还进行了专题报道。

2.紧贴展陈内容,开发特色鲜明的主题教育活动。我们以“天汉古韵历史文物展”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为依托,创新思路对展线精品文物深度挖掘、对教材教具进行研究设计,开发出了生动有趣的社会教育活动《文物寻宝记》。结合当前青少年喜欢玩的剧本游戏,我们大胆创新尝试,设计博物馆的剧本游活动。孩子们身穿汉服,在博物馆里进行沉浸式角色扮演,获取身份,探密历史,寻找答案,任务完成获得汉博通关印章。“奇妙剧本游”教育活动将以往面对青少年的单向文化输出变为双向沟通传播,深受家长和学生的喜爱。

三、厚植爱国情怀,有效发挥爱教基地作用

(一)发挥爱教基地作用,提供多元研学路径

1.让科技赋能研学体验。采用多媒体、虚拟现实等现代科技手段,为研学者提供沉浸式、互动式的体验。例如,我们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研发了沉浸式AR虚拟数字眼镜漫游汉博项目;打造了《汉风古韵大美汉中》3D裸眼四折幕影片,从四个方向八个维度宣传讲解汉中历史文化;建成了青少年研学体验中心,让青少年身临其境地感受汉中历史文化,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深度和广度。

2.开发主题研学课程菜单化。设计研发《探秘汉中——研学手册》、“石门十三品”、“文物寻宝记”课程研学单,“身边的国之瑰宝”课程互动体验,让青少年带着问题学习,寻找博物馆里的宝藏,让研学真正实现寓教于乐、融学与游,激发学生对家乡的了解、认同和热爱,提高研学教育活动质量的目的。

(二)聚力馆校联盟,丰富青少年第二课堂

1.形成教学课本,走进学校课堂。结合学校教学内容、汉中历史文化内涵、博物馆藏品特色,针对各年龄段学生特点,研究、设计、开设了《身边的“国之瑰宝”——石门十三品》系列课程。该系列课程共十二节,按学期计划教学。每节课堂有生动丰富的授课环节,精心设计的互动课堂,还有自主研发的教材教具,课程更具直观性、生动性和互动性的显著特点,寓教于乐地引导学生系统学习家乡历史文化,提升青少年综合素养。

2.树立“汉博大课堂”品牌,丰富进校园活动形式。以馆校合作共建为主旨,发挥博物馆作为“第二课堂”文化效能为目的,策划实施了不同主题的“汉博大课堂”进校园活动。如:魅力汉中、跨越千年的文明——张骞与丝路、天汉古韵润童心——“我从汉朝来”、“龙”重登场龙脉相传——博物馆里的中国龙等活动已走进汉中多所中小学校,受众学生5000余人。

3.培养青少年讲解员,传播家乡历史文化,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我们每年利用寒暑假举办特色品牌教育项目“小讲解员训练营”。自主开发设计了常规课程、特色课程以及各类专题课程和教育体验活动。目前活动已举办7期,小学员通过科学、专业、系统的课程培训,成长为了优秀的博物馆小讲解员,成为传播家乡历史文化的小使者,在周末和节假日为游客进行义务讲解服务。

此外,派驻专家技术支持和现场授课,指导西高新初级中学“博古藏今·历史考古研究学院”。受邀协助汉中师范附属小学开展基于汉中地域文化的学校大思政教育生态构建实践研究”

(三)‌注重社会参与,‌扩大爱国主义教育影响。

‌积极招募、组织志愿者队伍,广泛联谊博物馆之友,‌开展公益讲解活动,利用节假日和休息时间,‌为游客提供免费的讲解、引导和咨询服务。同时志愿者在博物馆也可以参与社教活动、学习汉文化知识、研习石门十三品书法。今年,志愿者马超在首届“博协杯”全国博物馆讲解大赛中,荣获志愿者组一等奖。

四、存在问题与未来展望

在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不断探索与实践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一是我们需要加强基地自身的建设,完善更新设施设备,加强业务研究,更好的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是要加强学习,提升基地的团队管理需要走向更规范化、标准化的道路;基地人才培养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和关注,未来向更专业化服务转型。

下一步我们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对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系列讲话为指引,按照《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的要求。发挥好博物馆的职能,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好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积极创建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用丰富多彩的展示手法、特色社教活动等文化供给,为公众尤其是青少年提供更加丰富、生动、有趣的爱国主义教育体验。同时,我们也期待社会各界协同参与,有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同推动爱国主义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

网络编辑:陕西渭华干部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