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城村是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一个普通的村庄,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中共台城特别支部(简称台城特支)就诞生在这里。1923年8月,由李大钊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弓仲韬,带领两名刚刚入党的农民党员,在这里建立起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此后,在党领导下,这个农村党支部在每一个历史时期都发挥着坚强的战斗堡垒作用。
走出封建家庭的弓仲韬
从明初到清末,安平县台城村说起大户人家,首屈一指的要算弓家。弓家家族最鼎盛时曾拥有土地4000多亩,常年雇佣的管家、长工、仆役有数十人,弓仲韬就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父亲久居关外,家中事情都由弓仲韬打理,但阅历渐多、眼界渐宽的弓仲韬厌倦了封建大家庭等级森严、贵贱有别的习气,总想摆脱这种违心的地主生活。
年近30岁时,命运的转机悄然降临。弓仲韬有一个堂兄名叫弓镇,曾在北京法政专门学校读书。弓镇回家过年时,弓仲韬向弓镇倾诉了苦闷。弓镇说,大丈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岂能安于陇亩,你也去报考北京法政专门学校吧。于是,弓仲韬从燕赵平原闭塞偏僻的乡间来到了冠盖云集、名流荟萃的京城。进入新型大学学习新知识,感受到各种思潮风云际会的碰撞激荡,弓仲韬久久沉闷的心忽然间豁亮了许多。
三年求学期间,正值中国新文化运动“山雨欲来风满楼”之际,1919年五四运动全面爆发,中国积贫积弱的面貌为之一变。弓仲韬亲历了五四游行示威的全过程,目睹了痛打卖国贼的场面,望着赵家楼滚滚而起的浓烟,他和所有参与者一样,感到从来没有过的痛快酣畅。
李大钊介绍入党
1919年,弓仲韬大学毕业,到北京天桥沙滩小学任教,并成了北大图书馆的常客。弓仲韬对欧美近代的民主自由书籍有浓厚兴趣,尤其对新文化运动领导人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人的文章情有独钟。
李大钊当时任北大图书馆主任,经常到阅览室查看,深邃的目光仔细地扫描着每个角落。阅览室东北角这个30多岁、知识分子模样的人,引起了李大钊特别的注意。李大钊和他打招呼,两人大有相见恨晚之感慨。
随着与李大钊的接触和读书范围的扩大,弓仲韬的思想不断升华,逐渐完成了由一个进步知识分子向共产主义革命者的转变。他曾多次到下层劳动人民中宣传革命思想。李大钊看他进步很快,在1923年4月介绍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向新党员弓仲韬讲了党的性质、组织纪律、保守秘密等有关事项,叮嘱他务必树立为劳动阶级奋斗的雄心壮志,肩负起创建崭新国家的重任。从此,弓仲韬开始走上一个职业革命家的道路。
回老家建立党组织
1923年4月,李大钊对弓仲韬讲:“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只在书斋里不行,只在城里也不行,需要把工农群众发动起来、组织起来,你家在农村,就回老家建立党组织,发动群众吧。”于是,弓仲韬辞去工作,秘密回到老家安平县台城村。他卖掉了自家的20多亩地,开办了“平民夜校”,建起了专门为农民办事的群众组织农会。学员们多为村里的青壮年,还有些无钱上学的贫家少年,平时常有二三十人上课,高峰时达到50多人,三间并不宽敞的教舍挤得满满的。
1923年8月,弓仲韬介绍思想进步、向往革命的弓凤洲、弓成山入党。经李大钊同志批准,8月的一个晚上,在“平民夜校”里,弓仲韬主持召开台城村共产党党员会议,由弓仲韬、弓凤洲、弓成山三人组成的中共安平县台城特支自此成立。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建立的第一个支部,它的建立标志着安平人民反封建的革命斗争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也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村革命斗争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受台城特支的影响,安平县一大批优秀儿女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各个时期,奔赴全国各地开展革命工作,为中国的解放和建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1925年,台城村弓濯之入党。次年,他担任共青团三县中心县委组织委员,积极在饶阳、深泽等地的青年中发展党员。1938年,受安平县委指派,弓濯之领导肃宁县人民开展抗日斗争,使肃宁县成为抗日模范县。
弓仲韬的三个堂妹均在弓仲韬影响下投身革命。大妹弓惠诚和丈夫王子益发展了许多共产党员,其中有不少人解放后成为重要领导干部。在革命最低潮时,他们千方百计逃过敌人追捕,颠沛流离,后来终于找到了党,王子益到八路军一二九师工作。二妹弓蕴武在家乡参加革命和入党,抗战时在冀中战斗,爱人是位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三妹弓彤轩从小就追随哥哥闹革命,1937年入党,是台城村第一个报名参军抗日的女子。抗战时,弓彤轩与常德善结为革命伴侣。常德善原籍山东枣庄,是红二方面军的老红军,长征中屡立战功。抗战时,常德善随贺龙到冀中,后被任命为冀中八分区司令员,指挥部队多次重创敌军。1942年6月9日,为掩护群众,常德善杀入险地,负伤后又为掩护突围拒绝救助,最终身中27弹,壮烈牺牲。贺龙十分痛惜,曾题:“常德善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人民军队的坚强干部”“功勋卓著,业绩永存”。
1930年,安平县任庄村共产党员李子逊、李子寿在蠡县布里高小教书并开展党的工作,发展党员丁浩川,在党小组的基础上建立了布里高小党支部,后又发展了许多人入党。这些党员为轰轰烈烈的高蠡暴动准备了人才,为高阳县党组织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发挥了重要作用。
台城星火不断燎原
在台城特支的影响下,安平县党组织迅速发展。到1927年年底,全县已有7个党支部、5个团支部,党团员总数达百余人。仅有十七八万人口的小县,抗战期间共有8689人参加了八路军或成为地方抗日战士,有2269人光荣牺牲,其中中国共产党党员470人。
1946年12月,国民党反动派要用飞机大炮坦克车把“小米加步枪”的共产党队伍统统消灭掉,一时间硝烟四起。冀中区党委为了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进攻,要求安平县在年底以前扩军一个营,组成一支500人的队伍。安平县委立即召开动员大会,仅仅半个月的时间内,全县共有1804人报名参军,其中女子14人。考虑到身体、年龄等条件的规定和限制,被批准参军的有1414人。安平县人民踊跃参军的盛况,当时的《冀中导报》和《晋察冀日报》上都做了长篇报道。
从台城村特别党支部的星星之火,到河北省现辖区内第一个中共县委的成立,直至抗战和解放战争,一代又一代安平的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披肝沥胆、流血牺牲,为夺取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
(摘编自2017年7月6日《人民政协报》 李冰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