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陕西渭华干部学院官网!
首页/ 科研成果 / 渭华起义研究 / 正文

播火大西北——在渭华起义教育基地聆听党史的回音

来源:渭南日报 发布时间:2021-02-19 15:08 浏览次数:

       春节已过,但华州区高塘塬上依然寒意不减,苍松翠柏间,渭华起义烈士纪念碑巍然耸立,基座上镌刻着42位眼神坚毅的军人和农民的浮雕群像,他们在红旗的引领下,勇往直前。看着浮雕,我们仿佛回到九十多年前那段号角呜咽、浴血奋战的烽火岁月。
       1928年5月1日,崇凝区1000多名农民奋起暴动,成立了陕西省第一个崇凝区苏维埃政府。接着,赤水镇、阳郭镇、高塘镇、三张镇等地群众也纷纷揭竿而起。短短一个多月时间,苏维埃政府的旗帜如雨后春笋般竖立起来,渭华地区建立起48个区村苏维埃政权,西北大地上的革命火种,从这里萌发。
       “暴动闹得欢,老财没处钻;小坏低头大坏逃,高塘山川红了天;村村成立苏维埃,渭华塬上世事变;百姓乐得哈哈笑,家家户户像过年。”这首盛行于当地的民谣朗朗上口,即使时隔多年,朗诵起来仍然令人心潮澎湃。
       然而,红色风暴席卷渭华大地,令国民党反动派极为恐慌,自1928年6月8日至19日,敌人先后向起义中心区域发动三次大规模“围剿”。经过艰苦卓绝的浴血战斗,工农革命军和陕东赤卫队遭遇重创,渭华起义归于失败,革命斗争转入地下。7月15日,轰轰烈烈的渭华起义落下帷幕!
       渭华起义是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之后我党在西北地区领导的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次武装起义,党和国家领导人给予高度评价,邓小平同志题词:“渭华起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习仲勋同志题词:“渭华起义的革命精神永放光芒”……
       “渭华起义不仅沉重打击了敌人,还锻炼了陕西的党组织,培养了一批干部,特别是起义领导人刘志丹、谢子长、王泰吉等将革命火种引向陕北,同习仲勋等同志经过艰苦奋斗,创建了陕甘革命根据地,后来成为党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抗日战争的出发点,为党中央把领导全国革命斗争大本营建在西北奠定了基础。”中共渭南市华州区委党史研究室干部郭进喜介绍道。
       理想,在这里萌芽——为什么把武装起义的地点选在渭华地区
       初春,走进渭华起义红色教育基地,从工农革命群众雕塑前向右拾级而上,轻推开虚掩的红色大门,阳光透过大门,投射在鹅卵石铺成的地板上,画出一条通往光明的大道。
       这里正是渭华起义指挥部旧址所在地。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在军阀混战、国民党反动派叛变革命的至暗时刻,我们党召开“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屠杀政策的总方针,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长天一声霹雳响,神州大地百花明。在全国各地武装斗争风起云涌之时,中共陕西省委召开特别会议,贯彻落实党的八七会议精神,积极准备武装暴动,并划渭南、五一(今固市镇)、华县、华阴、临潼五县为陕东暴动区。
       然而,为什么这次起义只在渭华地区爆发呢?
       “这里是我党宣传马列主义、在陕西建立党团组织的最早的地区之一。20世纪初,魏野畴、王复生、王尚德、陈述善等革命先驱,以华县咸林中学、赤水农业职业学校、高塘小学、谷堆小学等为阵地,以《共进》《新青年》等进步刊物为载体,宣传马克思主义,潘自力、杜松寿等大批进步青年由此走上革命道路。起义前夕,渭南、华县党的各级组织较为健全,各有党员500多人。这为渭华起义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郭进喜介绍道。
       红色的火种在这片贫瘠广袤的土地上悄然播撒,也逐渐在人们心中萌芽生根,而土豪劣绅的层层盘剥和贫穷凄苦的生活,更激起广大群众的反抗斗志。自1925年11月,全省第一个农民协会——渭南县东张村农民协会成立后,各区、村农民协会纷纷建立,渭华地区农民运动高涨。1927年3月,华县有村农协会324个,会员5100多人。1927年6月,渭南县已有区农协9个,村农协135个,会员5131人。渭华起义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毛泽东同志在八七会议时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渭华起义是我党在陕西第一次直接领导与发动农民群众,并与军队互相配合进行的武装斗争。渭华起义爆发前,在高塘地区,有我党掌握的高塘民团。在洛南县三要司镇,有以西安中山军事学校和国民联军驻陕总司令部政治保卫部领导的政治保卫队的成员为骨干组建的部队,即许权中旅。这两支武装为起义奠定了武装基础。另外,这里南靠秦岭,北接渭河,地处偏僻,易守难攻,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这成为渭华起义的自然基础。”郭进喜介绍道。
       1928年5月的渭华塬上,杀贪官污吏、除土豪恶霸的革命运动高潮迭起,人民当家做主的希望在老百姓心中生根,革命的火种由此蔓延……
       火种,从这里蔓延——军民联合谱写三次反围剿的西北壮歌
       “鞭炮响,歌声震,高塘镇上人挤人,争报名、争参军,苏维埃和咱一条心,吃人豺狼都打倒,革命谁能无决心。”渭华起义纪念馆90后讲解员李晶说,每次念起民谣,就觉得自己好像坐上时光穿梭机回到了1928年5月1日那场震动人心的千人暴动大会会场。
       这天,渭南县东塬数千名农民和学生,手持武器和小旗,从四面八方拥向崇凝街东南戏台前,戏台两边的柱子上绑着两名恶差,会场周围张贴着“实行耕者有其田”等醒目标语。大会痛斥国民党反动派背叛革命,屠杀共产党人的罪行,指出建立工农民苏维埃政权的极端重要性,接着杀了恶差。中午时分,中共渭南县委书记肖明庄严宣布崇凝区苏维埃政府成立,一切权力归苏维埃。顿时,群情振奋、一片欢腾。
       渭华起义在这一天正式爆发。随后,自5月2日至5月8日,赤水镇、阳郭镇、高塘镇、三张镇等相继召开暴动大会,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建立苏维埃政权、打土豪、除贪官的革命风暴。
       在如火如荼的革命斗争中,陕东赤卫队成立了!5月4日,陕东特委在渭南县沋河川望岗岭宣布成立陕东赤卫队,任命李大德为队长,薛自爽为副大队长,冯养浩为党支部书记,下辖三个分队和一个大刀队。在陕东赤卫队的支持下,各地大张旗鼓地开展了清算土豪、焚烧地契、分配财物等一系列革命斗争。
       紧接着,5月18日,西北工农革命军成立,刘志丹为军委主席,唐澍为总司令,刘继曾为政治委员。西北工农革命军一面主动到外线出击,袭击县城,截夺敌军辎重,破坏敌人交通及通信设施,消灭小股敌军;一方面积极协助党组织,充分发动群众,开展对敌斗争,建立和保卫红色苏维埃政权,把渭华起义推向了高潮。
       一时间,渭华红色武装割据区域犹如当时黑暗的北国大地上一把耀眼的火炬,苏维埃政权在48个区村建立,迅速形成了以华县高塘、渭南塔山为中心,东起少华山,西至临潼,北接豫陕大道,南连秦岭北麓,约200平方公里的红色武装割据区域。
       渭华起义的爆发严重影响到国民党反动派在渭华地区的统治,敌人视起义为心腹大患。1928年6月,冯系军阀回陕,先后三次向起义中心区域进攻。
       6月8日、6月10日,敌军对我军进行了两次进攻,均被我军击退。
       虽然成功击退了敌人两次进攻,然而军委主席刘志丹的心情并不轻松,他预计“暴风雨”即将来临。于是,他与总司令唐澍商议,召开军委扩大会议,决定在准备抗击敌人再次进犯的同时,做好将部队撤离渭华,转战渭北,进而走向陕北,在陕北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的准备。
       6月19日,国民党陕西省政府主席宋哲元亲自督战,纠集三个师的兵力分东、中、西三路向起义中心华县高塘、渭南塔山展开了第三次大规模围剿。经过连续一天一夜的激烈战斗,由于兵力悬殊,我军被迫向秦岭山区进行战略转移。
       6月25日,许权中、杨晓初率领的一部分部队先后到达蓝田县许家庙、青冈坪,刘志丹、唐澍率领另一部分部队到达洛南县两岔河、保安镇等地。
       7月1日,保安镇的西北工农革命军被数倍于己的敌军围攻,总司令唐澍率近百人急驰保安镇救援,突围至碾子沟,再陷重围,与敌军血战,不幸壮烈牺牲。
       至此,起义区域全被敌军占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被扼杀在摇篮里。一时间血雨腥风笼罩渭华大地,仅高塘地区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赤卫队员和无辜群众就达130多人,被烧房屋45院。
       斗转星移,沧桑巨变。
       如今高塘塬上的渭华起义纪念馆展品陈列厅里,157件文物、1200余幅照片,75件珍贵的文献资料诉说着那段英勇不屈的革命历史。
       渭华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的旗帜并没有倒下,革命者前进的脚步也没有因此停歇。当年9月下旬,陕西省委决定将渭南、华县、五一三个县委合并,成立了渭南中心县委。9月底,又派吕剑人同志到华县恢复党的组织,开展对敌斗争。在随后的峥嵘岁月里,渭华地区的党组织领导人民群众前仆后继,同敌人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刘志丹、谢子长奔赴陕北进行革命斗争,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西北地区的革命星火,从此渐成燎原之势……
       初心,传承永不停歇——渭华起义的革命精神永放光芒
       “坚定信念,听党指挥,不怕牺牲,矢志奋斗。”这十六个字铁骨铮铮、掷地有声,成为对渭华起义革命精神的高度概括。如今,距渭华起义爆发已过去93年,红色的火种在渭华大地上代代传承,渭华起义的革命精神依旧绽放出历久弥新的光彩。
       为了缅怀革命先烈、弘扬渭华起义精神、继承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省市区有关部门多次投资维修了渭华起义指挥部旧址。1988年,渭华起义纪念塔建成,同年纪念馆也落成开放。如今,渭华起义教育基地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每年都有数以十万计的游客来此参观、学习。
       “爷爷在世时常给我们讲渭华起义史,告诫我们,今天的好日子是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他们每一位都可以说是一本光荣史。”渭华起义参与者韩肇汉之子韩战龙深情回忆道,“我们要不忘初心,继承先烈们忠于党,勇往直前的精神,让红色思想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学习是最好的纪念,发展是最好的告慰。近年来,渭华地区各级党委大力弘扬渭华起义精神,先后邀请各级党史专家研讨渭华起义精神,举办纪念渭华起义90周年等活动。在渭华起义精神的鼓舞下,渭南市华州区的各项工作一直走在全省前列,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华州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人民生活日益改善,发展活力竞相迸发,先后荣获“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全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县”“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县”等30余项荣誉,在奋力谱写渭南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不忘初心使命,传承革命精神。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回望来路,从南湖红船,到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守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渭华起义精神,与“红船精神”一脉相承,体现的正是共产党人为了人民幸福、民族复兴而勇敢开创、努力奋斗、无私奉献的伟大情怀。
        “渭华起义的革命精神永放光芒”。在新时代,渭华起义精神必将激励与引领广大党员干部,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