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陕西渭华干部学院官网!
首页/ 科研成果 / 渭华起义研究 / 正文

追寻渭华起义的红色地理符号

来源:陕西渭华干部学院 发布时间:2020-08-26 18:15 浏览次数:

       渭华起义是上世纪20年代末发生在陕西东部,以渭南塔山、华县高塘为中心,是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之后,在西北地区规模最大、农民暴动和革命军紧密协同的武装起义。

       在陕西省委的直接领导下,刘志丹、唐澍、许权中等共产党人,毅然率领许权中旅整编起义并开往高塘配合渭华地区农民暴动。起义持续了五十多天,建立了西北工农革命军和区乡两级苏维埃政权四十八个,创建了约二百平方公里、数十万人民的红色武装割据区域。渭华大地上留下了英雄们战斗的足迹,洒满了烈士的鲜血。今天,我们顺着历史溯流而上,一起去追寻渭华大地上的红色地理符号。

(一)革命种子扎根渭华

       渭华地区马克思主义传播较早,早在上世纪20年代初期,就有魏野畴、王复生、王懋廷、王尚德等人以学校为阵地,宣传马列思想,撒播革命火种。咸林中学、赤水职业学校等就是当时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重要阵地。

咸林中学

       咸林中学位于渭南市华州区新华路东段。民国时期华县爱国民主人士、教育家杨松轩先生于1907年创办,是一所推行民主、崇尚科学的新式学校。

       1921年夏,魏野畴应杨钟健邀请,由北京来到咸林中学任教并兼任教务主任,他立志改革教育、改造社会,在咸林中学积极宣传“五四”以来的新思想、新文化,并提倡增设《社会科学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等六门课程。1922年3月,在魏野畴的倡议下,王复生经杨钟健介绍,从北京来到华县咸林中学任教。他们向学生介绍党团刊物《向导》《先驱》《中国青年》等。随后,又介绍了王懋廷(王复生胞弟)来咸林中学任教。这个时期的咸林中学成为陕西新文化运动的中心,被誉为“陕东学府”,培养出了潘自力、杜松寿、吉国桢、高克林等中国共产党早期优秀党员,这些人同时也成为渭华起义的骨干力量。

赤水职业学校

       赤水职业学校位于渭南市临渭区程家乡。渭华地区党团组织成立较早,而渭南赤水职业学校就是渭华地区党团组织的发祥地。1922年,王尚德受董必武的委派由武汉返回陕西建立团的组织,开展革命工作。他和张浩如在家乡渭南赤水成立了“乡村教育研究会”。同年9月,利用赤水镇南边的法济寺为校址建起私立赤水职业学校(简称“赤职”)。他同张浩如、刘建侯以此为“工作根据地”开展革命活动,发展社会主义青年团员,进行建团活动。1924年6月,社会主义青年团赤水支部成立,这是全省第一个团组织。1925年11月22日,在王尚德指导下,陕西最早的农民协会渭南东张村乡农民协会成立。同年12月,中国共产党赤水特别支部就诞生在赤水职业学校里。从这里走出了张宗适、程养谦、张宗逊等优秀的共产党员和革命骨干。

高塘小学

 

       高塘小学位于华州区高塘镇。原是当地乡民在此集资修建的“玄君庙”。光绪29年改为学堂,宣统元年改为高塘小学。上世纪二十年代初,共产党员李维俊任高塘小学校长,并在此从事革命活动。

       1928年5月渭华起义爆发后,这里成为西北工农革命军军事委员会和司令部所在地,各位起义领导人就在此运筹帷幄,指挥革命斗争。1957年5月31日,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将渭华起义指挥部旧址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旧址内有渭华起义烈士殉难井、大槐树、巨幅标语等革命文物。其中,巨幅标语被称为“镶嵌在渭华大地上的红色标语”,列入国家一级保护文物。

       当时,还有渭南的渭阳中学、高塘的谷堆小学等都是党团活动的据点。渭华两县的党团县委、区委机关基本上都设在学校里,这些学校的校长、教职员大多都是党团员,学生中也有不少党团员。在党团组织的领导下,学校里的学生运动十分活跃,为渭华起义培养了许多骨干力量。

(二)红色风暴席卷渭华

       马克思主义在渭华地区广泛传播,党团组织迅速发展,学生运动和农民运动蓬勃开展,为渭华起义的爆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渭华起义中,红色风暴席卷渭华地区,渭华塬上处处留下了革命者战斗的足迹。

药王洞

 

       药王洞位于华州区东阳乡江村村北,为一土窑洞,附近有一座药王庙,建于清代。清末民初,村民在此地办起小学。1927年,当地党组织经常在此活动,召集秘密会议。1928年4月1日,中共陕东特委在此成立,刘继曾任书记,肖明任组织委员,李大章任宣传委员。药王洞就成为渭华起义的指挥中心,成为红色地理符号中最闪亮的一处。渭华起义的纲领性文件——《陕东区特派委员会目前工作计划大纲》就是在这里制定的。

三教堂

 

       三教堂位于华州区东阳乡堡子底村,始建于清朝雍正年间。内奉孔子、老子、释迦牟尼的塑像,囊括儒释道三教,故称三教堂。清末民初,当地群众在此处办起小学。中共党团组织在高塘地区诞生后,这里就成为革命活动的据点。1928年4月下旬,许权中旅党委派李大德率领在许旅学习军事的渭华两县二十八人全副武装返回渭华地区,在三教堂建立了活动据点和联络通讯网。渭华起义时期,堡子底三教堂是中共陕东特委、华县党、团县委所在地,是渭华起义革命活动的又一中心。三教堂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宣化观

 

       宣化观位于渭南临渭区双王街道办槐衙村。1928年2月29日在这里发生震惊全省的“宣化事件”,这是当时的革命力量与反动势力在渭华地区的一次较量,被陕西省委称为陕西党的工作上的新纪元。“宣化事件”的爆发成为渭华起义的导火索,拉开了渭华起义的序幕。

崇凝镇

 

       崇凝镇位于渭南市临渭区南部塬区。1928年5月1日,在中共陕西省委的坚强领导和中共陕东特委的具体策划下,渭华人民在渭南的崇凝塬上召开了群众大会,宣布举行起义,并建立了我省第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红色政权——崇凝区苏维埃政府。崇凝暴动标志着渭华起义的爆发。

高塘会馆

 

       高塘会馆位于华州区高塘镇,原为山西会馆,建于清雍正年间。1927年3月,中共高塘特支在此成立。1928年5月18日,中共陕东特委、华县县委在高塘会馆戏楼前的广场举行盛大的万人军民联欢大会,庆祝西北工农革命军诞生。刘志丹、唐澍、许权中等领导西北工农革命军在抗击国民党的军事“围剿”中,与陕东赤卫队密切配合,奋勇作战,巧妙地粉碎了前两次“围剿”,保护了革命人民,保护了红色苏维埃政权。

望岗岭

 

       望岗岭位于渭南市临渭区南塬。在陕东特委的领导下,1928年5月4日,陕东赤卫队在渭南沋河川的望岗岭成立,成为渭华起义的一支重要武装力量。李大德任大队长,薛自爽任副大队长。在陕东赤卫队的配合下,渭华农民大张旗鼓地开展了清算土豪、焚烧文契,分配粮食财物、收缴反动民团武器等革命斗争。

塔山

 

       塔山位于渭南东塬南端,临渭区桥南镇,是秦岭北麓的一座高峰,东有清明山,西有凤凰山,前有半截山和灵台寺,从塔山向南可到洛南,进可以攻,退可以守,地理位置非常重要。陕东赤卫队后移驻塔山,在此建立了新的军事据点。建立了机械修理部、练兵场。当时渭华起义中的武器大部分都是从这里来的,这里可以说是当时的一个兵工厂。形势紧张时,渭南县委也移驻至此办公。

龙尾坡、骆驼渠

       龙尾坡、骆驼渠位于渭华塬区,敌人前两次“围剿”的战斗地点。6月8日,国民党军队以渭南县保安团为前队,向塔山军事据点进攻,在渭南崇凝镇段家村龙尾坡附近被陕东赤卫队和工农革命军击退。6月10日,国民党军队田金凯骑兵师,从华县出发,企图偷袭我军司令部,在华县大明寺与高塘镇之间的骆驼渠被我军腹背夹击,仓慌溃逃。

箭峪口、牛峪口、涧峪口、魏家塬

       箭峪口、牛峪口、涧峪口、魏家塬位于秦岭北麓渭华塬区,是敌人第三次“围剿”的战斗地点。国民党军队遭受前两次失败后,驻陕总指挥宋哲元亲自督战,纠集了步骑兵三师兵力向起义军民实行更大规模的第三次 “围剿”。由于敌我力量相差悬殊,军委决定:不和敌人死打硬拼,在掩护司令部及地方党组织和人民群众转移后,撤退南山,再图发展。

       6月19日,我军在刘志丹、唐澍等领导人的率领下,分别在桥峪河畔、骆驼渠、魏家塬、塔山等战场激战一天,给敌人以重大杀伤。当晚,按照总部命令,工农革命军和陕东赤卫队各部向箭峪口、牛峪口、涧峪口集结,准备退往洛南。

       6月20日,国民党军队又向我西北工农革命军和陕东赤卫队发动新的进攻,战斗残酷而激烈,为掩护我司令部和群众撤退,廉益民、吴浩然、薛自爽等领导人壮烈牺牲,部队转入南山,渭华起义结束。

       渭华起义虽然结束了,但渭华起义的革命火炬却并未熄灭。渭华起义中的一批领导人和革命骨干刘志丹、谢子长、王泰吉、许天洁等同志,深刻总结渭华起义的宝贵经验与教训,他们和习仲勋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并肩战斗,把革命的火种引向了渭北、陕甘边和陕北,创建了陕北红军,创建了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陕甘革命根据地,为党中央和各路红军长征的胜利提供了落脚点,成为八路军全面抗日的出发点,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毛泽东同志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渭华起义的革命火炬照亮了北方,渭华起义的红色地理符号也由渭华地区延伸到渭北、陕甘边、陕北乃至全中国。烈士们用生命和热血谱写的渭华起义红色篇章将永垂史册!